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金三角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境内,是一处融军事文化和老子文化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人文游览区。景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有函谷关关城楼、函关古道、箭库城墙遗址、老子圣像、道德天书、道岛、德堂、太初宫、大道院、灵符遗址、鸡鸣台、碑林等30余处景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资源,共同构成了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丰富的旅游景观,2018年入选“黄河50景”,2021年入选“中华秦岭100景”。
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因“泥丸可封之险”自古为军事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的通衢要冲。两千多年前圣贤老子在这里著写了不朽的哲学经典《道德经》,故被称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它以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载入史册,以名关、名人、名著“三名”之风采神韵而饮誉天下。围绕这座重关名城,演绎了诸如楚汉争关、玄宗改元、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等众多历史典故,尤其是伴随老子入关著经而生的成语紫气东来更使函谷关颇具神秘祥和色彩。
(一)军事文化历史悠久。函谷关始建于周,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它位置独特,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建关3000年间,这里发生过大小战役200多次,如周武王“出谷会师”、“五国伐秦”、唐“桃林大战”、李自成“二出函谷”以及1947年“奔袭函谷关、解放灵宝城”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老子文化博大精深。函谷关不仅是军事重地,还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德经》思想深邃、流传千古,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基石,也是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思想养料。研究老子文化,更成为当今社会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
(三)历史典故寓意深远。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围绕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玄宗改元”等历史典故,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历史名人志士也曾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就有100余篇。
景区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融合关文化、老子和《道德经》文化等元素,精心策划推出《大秦烽云》、《楚汉争关》、《函谷盛境》等实景演艺,《通关文牒》打卡体验更是增加和游客互动的趣味性,一系列的演艺项目不断提高游客打卡体验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收获了广泛好评。
近年来,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大力发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学生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优秀传统文化基地”等诸多荣誉。